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异常导致制动踏板抖动案例分享
华楷汽车维修中心发表于:2025-09-05 11:58:54浏览:36次
一、故障背景
近日,我站接修一辆2024款主流纯电SUV车型(前置前驱,续航约500公里以上),车主反映车辆在日常驾驶中出现异常现象:当松开加速踏板进行滑行或轻踩制动踏板时,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介入过程中,制动踏板伴随明显“咯噔、咯噔”的间歇性弹脚感和轻微抖动,同时仪表盘偶发提示“制动系统故障”或“能量回收受限”。该现象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尤为明显,严重影响驾驶平顺性与舒适性,车主担忧存在安全隐患,故进店检修。
值得注意的是,车辆制动性能经测试正常,ABS系统无故障码,常规制动(如紧急制动)功能完好,故障仅出现在能量回收制动工况下。
二、排查步骤
根据故障现象,初步判断问题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协调控制逻辑或执行部件相关。我们按以下流程进行排查:
基础检查与路试复现:
- 首先检查制动液液位、四轮制动卡钳、刹车片及刹车盘,均无拖滞、磨损异常或异物卡滞。
- 使用诊断仪读取整车故障码,发现制动系统(ESC/ESP模块)存在历史故障码:“C1397 - 再生制动协调控制信号异常” 及 “U0423 - 从VCU接收的信息不可信”。
- 进行路试,使用诊断仪实时监控制动主缸压力、真空助力器状态、电机回馈扭矩、ESC液压调节压力等关键数据流。复现故障时,发现当能量回收启动瞬间,ESC模块会短暂输出一个异常的“建压-泄压”脉冲信号,导致制动卡钳产生微动作,从而引起踏板抖动。
分析控制逻辑:
- 该车型采用“电液耦合”式制动能量回收系统。车辆滑行或轻制动时,优先由电机进行能量回收(电制动),当所需制动力超过电机极限或驾驶员深踩刹车时,ESC模块介入液压制动,实现无缝衔接。
- VCU(整车控制器)根据加速踏板开度、车速、电池SOC等信息计算所需电制动力,并发送指令至电机控制器(MCU)和ESC模块。ESC需根据指令精确调节液压压力,避免与电制动产生冲突。
重点排查信号与执行器:
- 检查VCU与ESC之间的CAN通信总线波形,通信正常,无干扰或丢帧。
- 检查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(BPP)和制动压力传感器信号,数据稳定,无跳变。
- 将排查重点转向ESC模块内部的“再生制动协调控制阀”。该阀负责在电制动与液压制动间进行压力平衡。通过ESC模块的主动测试功能,发现其中一个用于调节能量回收液压补偿的电磁阀动作迟缓,响应时间超出标准范围。
最终确认:
- 更换ESC模块中故障的再生制动协调电磁阀(部分车型支持单独更换阀体),或整体更换ESC控制单元(视维修策略而定)。
- 更换后清除故障码,进行路试并监控数据流。能量回收过程平顺,ESC液压调节平稳,制动踏板抖动现象消失,故障彻底排除。
三、解决方案
- 更换故障部件: 确认为ESC模块内部用于能量回收协调的电磁阀性能衰减或卡滞,导致液压调节不精准。根据厂家维修手册,更换故障电磁阀或整体更换ESC控制单元。
- 系统标定与匹配: 更换后,使用诊断仪对ESC系统进行初始化、传感器标定及与VCU的通信匹配,确保各系统协同工作。
- 软件升级(可选): 检查VCU、ESC、MCU是否存在相关控制逻辑的软件更新,必要时进行升级,优化能量回收平顺性。
- 全面验证: 进行多工况路试(包括滑行、轻刹、紧急制动、坡道启停等),确认制动踏板感觉正常,能量回收功能恢复,无任何异常提示。
四、案例总结
本案例的核心故障点在于ESC模块中负责能量回收协调的电磁阀性能劣化,导致电制动与液压制动切换时产生压力波动,引发制动踏板抖动。此故障具有以下启示:
- 能量回收系统的复杂性: 现代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已非传统概念,而是集成了电机、电池、VCU、ESC、传感器等多系统的高度集成化智能系统,任何一环异常都可能影响整体体验。
- “软硬结合”故障特征: 故障表现为机械抖动,但根源可能是电子控制单元或执行器的性能下降。维修人员需具备跨系统诊断能力,不能仅凭感官判断。
- 数据流是诊断关键: 仅靠故障码不足以定位问题,必须结合动态数据流分析控制逻辑的执行过程,才能发现异常的“压力脉冲”等隐性故障。
- 厂家技术支持的重要性: 对于ESC内部阀体等精密部件的故障,需依赖厂家技术通报(TSB)或维修指导,避免盲目拆解或更换。
- 驾驶体验即安全: 制动踏板的异常反馈不仅影响舒适性,更可能引发驾驶员误判,属于必须及时排除的潜在安全风险。
随着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技术的普及,此类“电液协调”类故障将日益增多。维修人员应深入理解其控制原理,善用诊断工具,提升对复杂电控系统的综合诊断能力,为车主提供安全、可靠的维修服务。